“Cotton market does not support the rise in cotton prices, production costs upside down ", "this year's peak season is not prosperous, the market is watching", in the face of this year's cotton prices continue to rise in the market environment, a number of textile industry told reporters.
Have the personage inside course of study to say, at present the enterprise relies on to store up cotton to produce more, those who do not have inventory has to stop wait and see. Take henan, the country's second-largest province by yarn output, for example. Analysts believe that the high price of new cotton is related to this year's large shrinkage of cotton planting area, which is expected to be alleviated next year. The price of new cotton exceeds 16,000 yuan/ton
9月30日,国储棉抛售结束,新棉成为纺企延续生产的重要来源。在棉花期货价格持续高位,国储棉屡遭抢拍的背景下,新疆新棉高价来袭。
“国庆小长假期间,新疆棉价暴涨,带动整个棉花市场跟涨。如今新疆手摘皮棉报价已超过1.6万元/吨,新疆机采棉报价也达到1.55万元/吨。”河南纺织行业协会秘书长李继锋透露,新老棉交替后,纺企用棉成本较8月大幅提升超过2000元/吨。尽管贸易商手中尚有国储棉囤货,但价格也飙涨到1.58万元/吨。目前上游棉价上涨,下游需求不旺,棉纱企业夹在其中,面对着巨大生产压力。
截至10月9日,新疆南疆地区籽棉收购价约7.60元/公斤,在阿克苏的库车、尉犁等地,较高收购价达到8.00元/公斤。在新疆棉价带动下,国庆节期间,黄河流域籽棉价格也达到7.30元/公斤,较节前上涨0.15元/公斤。
“今年棉花种植面积大幅缩水,此外储备棉轮出结束、郑棉期货近期快速上涨等因素,都导致近期棉价大涨。”卓创棉花分析师郑博称,去年10月初新棉大量上市时,棉价正处低位。今年年初后,棉价开始大幅拉涨。因此,棉农存在晚卖价高,早卖亏本的惜售心理,对棉价心理预期较高。此外,尽管今年抛储期延长,但9月末储备棉轮出成交率均持续高达100%,这表明纺企、贸易商对后市棉花供应也普遍存在担忧心理。
据了解,今年南疆地区多雨、多风,新疆库尔勒地区近期遭遇冰雹灾害,这对棉花生长造成影响,机采棉、手摘棉上市较往年推迟7到10天。在储备棉结束后,市场棉花供应出现了短暂“空窗期”。国家气象中心近期预测,今年棉花总产509.6万吨,降幅达9.1%。
“今年国外棉花丰产,价格下滑。如果这种内外价差持续下去,进口纱势必对我国棉纱市场造成冲击。”李继峰认为,目前多数纺企恐买在棉花高位,都在观望等待价格回落。
棉纺行业旺季不旺
金九银十,天气转凉,正是棉纺企业红火开工、产销两旺的时节。然而棉价高企的今秋,河南夏邑县华鹏棉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朱敏峰对市场并不看好。
“目前河南南阳新野一带是重灾区,开工率或仅有20%左右。在商丘夏邑县,纺企普遍开工率也仅为50%。”朱敏峰称,自家纺织厂是周边少有的全马力开工企业,支撑其发力生产的,是自己在棉价尚处低位时,屯在仓库的“储备粮”。
“以现在的棉价,纺企根本无利可图,甚至成本倒挂,谁还敢买棉生产呢?”有纺企负责人透露,若以现在新疆棉1.6万元/吨的价格,加上损耗率,电费人工费5800元/吨折算,生产一吨普梳40S棉纱的成本已达到2.42万元/吨。目前普梳40S的市场价格约为2.3万元/吨,成本倒挂1200元/吨。
朱敏峰反映,虽然棉价成本上涨,但由于下游布企需求不支持,纺纱企业今年来每吨价格仅能上涨50元到100元,完全无法填补成本暴涨带来的利润损失。如今,纺企都是手里有多少棉就纺多少纱的状态,不敢贸然开工。虽然朱敏峰屯的棉足够生产到11月,但他身边一些同行手里的棉花仅能维持几日了。尽管如此,新疆的新棉成交量依然处于低位,询价的多,拍买的少,大家都在观望。
郑博也表示,据卓创数据统计,目前棉花市场处于有价无市状态。在今年棉价涨势明显的情况下,江浙地区中型规模以上企业都已早早拍下国储棉,企业存棉或能支撑到11月份。而河南等内陆省份由于销路多依靠江浙地区,产销环境不佳,在高棉价环境下生存困难。
今年以来,原料、人工等各项成本的上升,已使本就利润微薄的纺织业受到严重冲击。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2016年6月,中国营业收入超过2000万元的纺企单位数为19937家,与2011年的22484家相比减少了2547家。2016年上半年,上市纺企的净利润也延续了前三年的下跌走势,净利润同比下降超过一成。
行业呼吁供棉双轨制
棉价走势密切牵动着纺企。此前,湖北、山东、河北、浙江、广东等地的近150家棉纺企曾以电话、联名上书等形式,向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反映储备棉投放存在的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将储备棉日投放量提升到每日3万吨,原定8月31日结束的抛储,也延长至9月30日。8月、9月间,棉价曾出现回调。
“屯棉就像炒股,买到高位就是亏。”朱敏峰感慨,棉花市场受消息面、政策面影响较大,且作为大宗商品,经常被贸易商炒作,棉价忽高忽低,纺企深受影响。目前纺织业呼吁,将国储棉投放增量与新棉同时投向市场,形成双轨制的局面,以解决棉价过高的局面。
不过对于这一说法,郑博则认为可行性不高。她表示,尽管国储棉尚有700万吨存货,但如果大量投向市场,又会造成棉价大跌的情况,损害棉农的利益。只有棉价稳定,纺企才能健康发展。她分析称,由于今年玉米价格暴跌,而种棉利润较高,明年国内棉花种植面积将扩大,会推动棉价走低。(来源:证券时报)